当前位置:首页 > 针砭时弊 激扬文字 > 正文内容

搜索引擎依赖症:80后网友不记忆不思考

voxmt17年前 (2008-07-17)针砭时弊 激扬文字487

从早上一睁眼开始,去哪儿吃早饭,坐哪儿路车,文案怎么写,作业怎么做,下班放学之后去哪K歌,明星们的八卦,哪个牌子的化妆品更适合自己,身体突然出现的小毛病,电影里的小细节,甚至是回家途中偶然遇到的那只猫的品种都成了内心永远比外在火热的“80后”搜索的对象。

最近,一篇名为《“80后”通病》的帖子在各大论坛上火热转载着,因其准确的概括引起了“80后”强烈共鸣。其中一个“症状”就是:

“不问问题,相信百度和谷歌的权威,多数人喜欢用搜索引擎思考,将搜索引擎作为自己的智囊。”

知之为知之,不知搜了便知

网友progame在一篇博文中这样描写自己被网络引擎控制的生活:“今天在乐购超市看到猜灯谜活动,以我的智商,看了半天,好像一个也猜不出,因为对于这种东西我们现在已经丧失了探索的兴趣和钻劲了,管它什么谜,google一下吧,因为出谜的人也是智商有限,买本书或者随便网上找找应付应付,那么猜谜的我们呢,自然也是google google。”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公布的“2007年搜索用户分布图”显示,有将近80%的用户年龄段分布在18岁~40岁之间。其中18岁~24岁,即“80后”所在的用户群组所占比例最高,已经达到37.84%。

1985年出生的小杨,网龄8年,目前正在澳大利亚麦考瑞大学攻读会计专业的硕士学位。那篇帖子里大部分“症状”他都符合,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准典型性‘80后’”。对于搜索引擎,他“依赖并且享受着”。

小杨还向记者说起他最近的有趣经历:“那天晚上,我像平时一样打开电脑,开始浏览国内的论坛,准备畅快地‘潜水’,突然间,满眼的‘俯卧撑’让我觉得我仿佛是来自另外一个星球的。同屋的室友也跟我一样,满头雾水。我顿时就慌了,手忙脚乱地打开百度。等到答案出来的一刹那,有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

对于这种依赖,他很无奈地说:“产生依赖固然不好,可是我实在无法忽视它带给我的方便。”

闷骚爱“闷搜”

如果使用搜索引擎也像练武功那样有个功力强弱之分,那网友progame和小杨充其量也就算正在修炼中的“令狐冲”,而“岳不群”们早就宣布自己已经达到了“三不境界”:不记忆任何资料、不思考任何问题、不撰写任何文案。

对于这样的现象,专家们也曾不止一次地表达过异议和忧虑。但“80后”似乎有着自己的“偏执”。

一篇名为《“80后”:我们的幸福生活在哪里》的网文这样写道:

“多元化的文化和思潮扑面而来,我们眼花缭乱,必须要迅速吸收、消化、排毒、恢复,没有什么精神导师的指引。各种媒介抛给我们真真假假的信息。新闻里整日播放着让时代蒙羞的事件。‘大人’和书本早已不能解答我们大多数的问题。”

而根据笔者对华中某高校新闻传播学院大四毕业生和研一学生进行的一次调查显示,调查对象分布于21岁~25岁之间,即“80后”所在人群。他们93%以上都是独生子女,凡事都习惯独自分享和承担,但在内心深处很渴望交流和沟通。浮躁、迷茫、孤独、自信、自卑和无奈等情绪在他们描述自己的心理状况和对未来的打算时体现得较为明显。研一学生薇薇在调查中说:“父母总是觉得我很优秀,我在他们面前也比较自信。而现在马上要面对社会了,我又觉得我特别渺小。这种落差很大。”

也正是因为这种集自信和自卑于一体的矛盾情绪,让“80后”渴望交流却难以向别人敞开心扉。用一句流行的话说就是属于闷骚型的。小杨在采访中告诉记者:“有时候很想跟别人聊一聊,但总怕自己这么主动会让人家觉得奇怪,而且我说了他们也不见得会理解,这样反而失去了交流的意义,所以就打消了这个念头。要是真的有问题不懂的话,也是直接去网上搜索更方便、准确。问别人很麻烦,而且他们也不见得很清楚啊。”

所以,当闷骚的“80后”遇到了科技时代的信息大爆炸,他们选择把脑袋里涌动着的问号通通交付给“威力强大”的搜索引擎,默默地享受着那一次次的“醍醐灌顶”。

“天下”不是搜出来的

有限的大脑让无限的搜索引擎成了漫画书中多拉A梦的“任意门”,页面一换就是另一番崭新的天地,想去哪里就去哪里。但依靠它“一网搜天下”的“80后”,思维却逐渐趋于简单化。许多人开始放弃文字,用涂鸦、视频、图片等直观的方式来记录自己的生活。

合肥工业大学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刘同学认为:“‘80后’遇到问题的第一反应就是去搜一下,很少有人去找专业书籍了解。然而,网络现在只是很全面,但并不是很深入。搜索引擎提供的信息内容大多都流于表面,并不能深入地解决问题。”

目前,网络上已经出现专门针对搜索引擎的网络写手。这些网络写手有意设计出让搜索引擎便于发现的信息,如大量重复的关键词、用户不可看到的文字、错误的链接等等,通过这种方法吸引更多的人浏览他们服务的相关网站,让网站获得更多的广告收入。这些内容统统都被称作“搜索引擎垃圾信息”。

于是刹那间泥沙俱下。一旦打开搜索引擎,有用的、没用的一齐冒了出来,叫人难以甄别。

如此看来,以正确的态度对待搜索引擎才是“80后”使用它之前应该掌握的最重要的技能,而不是如何科学、准确地设置关键词。

扫描二维码至手机访问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83年生人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blog.lihang.name/?id=165

标签: 互联网社会
分享给朋友:

相关文章

中国的一些让人沉痛的世界排名

  1:中国医疗公平性全球倒数第四   2000年,世界卫生组织在对成员国卫生筹资与分配公平性的评估排序中,中国位居第188位,在191个成员国中排倒数第4位。有数据还显示,每年有接近50%...

爆SJ吧 最近网络上比较火的一件事……

百度SJ吧放出消息,世博韩国馆在SJ表演当天,将放出5000张门票,SJ歌迷就在那天去排队领票,结果只发放几百张,由于票少,在南门等的歌迷没票,听到有人说西门有票发,就集体跑去领,造成踩踏事件,之后武...

不同职业买房需要的时间

  假如我是个农民,一个人,有一亩地已经不错了。一年种两次,一次小麦,一次玉米,一年能挣个800块,再加上养一群鸭子,卖点鸭蛋,估计最多也就能挣1000块。想要在上海那郊区买套像样的房子,我得不吃不喝...

美国迫使人民币升值的真正意图(好文)

80年代的“日本经济衰退”和90年代的“亚洲金融风暴”及“香港的香港金融保卫战”,也许有人会说那是国际投机集团“美国...

无题

别的我不知道;但是我知道如果不满意统.治.阶.级,你可以去ZF,可以GM,可以争取MZ,但是新的领导层一定要是中国人;我也知道我不会因为为了过好日子,而接受外国人来中国统治中国;我还知道某些为了个人幸...

发表评论

访客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